讀者文摘中文版訂閱|亞洲小吃 人間天堂

在亞洲地區的繁華城市中,夜間活動五花八門,要是你晚上打電話找朋友去唱歌,朋友可能一副意興闌珊。不過,要是跟他們說明真正的用意是最後到雅加達S區好好大快朵頤,比如上頭加了烤蛋黃的沙爹雞肉串,搭配冰糖茉莉花茶;或者是到吉隆坡城外直落貢一處小食堂裏享用份量十足的天婦羅蝦蛄、辣醬蚌炒米粉,搭配透心涼的椰子汁……這時保證朋友們個個眼睛發亮,精神都來了。食物有凝聚力,在亞洲尤其如此。

亞洲人對美味街頭小吃的虔誠簡直就像宗教信仰。到亞洲旅遊,要是有在地的朋友帶路,他們一定會帶你去光顧小吃店,而非豪華的餐廳。這些從小吃到大的老店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是成長過程的印記,信手拈來皆是故事。而對外來的旅客而言,美食文化正是體驗一座城市的絕妙方式,像當地人一樣品嘗道地的小吃,就是永難忘懷的美食記憶。食物下肚,你所消化的不只是美味,還有濃郁的文化。

 
 
亞洲人的口味,特別是東南亞,受到中國、印度以及印尼這三個美食發源國家的影響,融合各種料理概念,完美得令人驚艷。就拿印度炒麵來說吧。印度辣醬炒麵裹在紅通通的醬汁裏,讓人看了食指大動,極受歡迎。傳統印度菜中少有麵食,然而印度移民來到東南亞之後,卻做出帶有中國和印尼風味的印度炒麵,征服了人們的味蕾。

再說到叻沙,這道美食可是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間引爆了一場沒有火藥味的戰爭。早期移民星、馬的華人,與當地人通婚後生下的後代,孕育出各自的文化與傳承。這兩個國家都自稱是叻沙的發源國,但其實兩地的叻沙口味並不相同。叻沙是星馬華僑的代表性美食,也是少有的娘惹(華人稱女性移民為娘惹)風味美食之一,多年前便廣見於大街小巷。

 
 
台灣著名的小吃
 
 台灣經歷過五十年的日治時期,再加上一九四九年二百萬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潮,五湖四海的人齊聚於此。這些人落地生根一甲子後,讓台灣兼容並蓄中國大陸各地的口味,也使得小吃種類格外豐富。

 
 
台灣人宗教活動鼎盛,小吃攤多齊聚於廟口,到了夜晚尤其熱鬧,形成各地的「夜市」,如台北萬華龍山寺旁的華西街夜市、松山慈祐宮旁的饒河街夜市。夜市裏少則數十攤、多則數百攤,能同時吃到上海小籠包、港式叉燒包、山東水餃、北京糖葫蘆,甚至是壽司、關東煮。近年來有許多越南女性嫁到台灣來,因為也很容易吃到道地的越式涼拌青木瓜絲。

 
百年前從福建一帶前來的移民,把庶民小吃的古味也留在台灣,古都台南尤其有小吃博物館之稱,不乏百年歷史的肉粽、擔仔麵、蝦仁飯等等。

 
台南度小月擔仔麵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9-1號
電話:02-3393-1325
百年老店台南度小月,創辦人洪芋頭早年以打魚維生,後因夏秋季節多颱風,無法出海捕魚,就改挑起擔子以賣麵維生。因為是用擔子挑,後來就被稱為擔仔麵。擔仔麵最強調的就是肉燥,每家配方均不同,而且肉燥配方傳子不傳女。

 
 
首府米糕棧
地點:台南市中正路72號
電話:06-226-3516
已經傳至第四代的首府米糕棧,賣的就是小小碗的米糕,以古糯米、肥肉丁、紅目鰱魚酥與糖醋漬小黃瓜片組合而成。肥肉丁先將油汁逼出後再滷製,吃起來香而不膩;因為膠質豐富,吃完後嘴巴還會黏得差點張不開。
 
 
別小看這碗米糕,最高一天曾賣出三、四千份,是當地人延續好幾代的共同記憶。
-
 
讀者文摘中文版訂閱:
 
-
 
讀者文摘中文版, 讀者文摘英文版, 讀者文摘投稿, 健康妙法五月號讀者文摘, 讀者文摘抽獎, 訂閱讀者文摘, 讀者文摘信譽品牌, 讀者文摘笑話, 讀者文摘電話, 讀者文摘破產

 

arrow
arrow

    t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