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雜誌,師生訂閱價超便宜?解讀川普和台灣總統的通話

 

 

 

川普接起了蔡英文總統的恭賀電話,引發全世界媒體矚目,究竟川普是如同中國講的經驗不足,或者是有意為之,台美領導人突破慣例直接對話,對台灣的外交發展是好是壞?《經濟學人》做出解讀。

 

美國有許多加深美台關係的好理由。台灣是座擁有2500萬人口的島嶼,那裡喧鬧、友善又活力十足,無論一黨專制的辯護者怎麼說,這裡都證明了民主能與中國文化並存。然而,在那個令人心碎的重大因素之下,不管美國如何加深與台灣的關係,都不能朝承認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前行。

 

問題即為中國,以及中國堅稱台灣只是中國的一省,終有一日必須與中國統一,亦不排除以武力完成此目標。

 

如果我們身處另一個實力不等於正義的世界,台灣獨立就只是個公理和常識問題;畢竟,北京共產黨政府從未掌控過台灣,此地居民對台灣的認同也愈來愈深。

 

然而,我們的世界並不是這樣。更糟的是,反對台灣獨立的並不是只有共產黨官員和將軍。在長期的民族主義教育之下,只要外國勢力有任何一點威脅其領土完整性的跡像,中國民眾都會產生極大的反應。

 

換句話說,共產黨領導者在迫使外交夥伴用各種羞辱人的手段孤立台灣、在展開模擬侵台的軍演、或是在建立大量飛彈陣列之時,他們不但是在展現自身的觀點,也是在順從民眾的意見。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川普打破37年來的外交成規、接受台灣總統蔡英文的祝賀電話,才會如此讓人驚訝。

 

就算是對台灣相當友善的雷根,在贏得總統選舉後也沒有與台灣的領導者親自談話。
1979年美國終止與台灣當局的外交關係後,每位美國總統都接受了那個外交上的虛構之物,亦即「一個中國」,以及兩岸政府皆聲稱自己是那個統一國家的掌有者;就算是蔡英文本人,也並未以「台灣總統」作為正式職稱,而是自稱「中華民國總統」,成為1949年敗逃至台灣的國民政府領袖的合法繼任者。

 

這樣的虛構或許是為了面子,但也拯救了不少性命。

 

台灣危機一直是最有可能引發中美開戰的因素;1995和1996年,中國領導者在美國給予當時的台灣總統簽證後,展開了具有威脅意義的飛彈試射,迫使柯林頓派出軍艦前往該區以展示實力。

 

川普的盟友盛讚川普敢於挺身對抗霸凌他國的中國(藉由在正式上任之前觸發小小危機),進而擴展了他在上任後面對中國時的操作空間。

 

一位小布希時代的共和黨鷹派外交資深人員表示,雖然那通電話讓許多美國外交人員惱火無比,但他並不認為讓中國這樣的對手保持警覺有什麼問題。他亦指出,中國至今的反應相當緩和;外交部長王毅將此事歸疚於台灣領導者,認為那是在搞「小動作」。

 

中國國務院發行的《中國日報》,亦於12月3日進一步向川普示好,發表了一篇標題為「無需過度解讀蔡英文與川普通話」的社論,並於社論中表示,「對川普而言,那只是突顯了川普過渡團隊在處理外交事務上缺乏經驗。」

 

川普可能已經讓台灣陷入了難以脫逃的困局

 

川普支持者認為接觸蔡英文相當高明,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

 

筆者造訪台灣多次,也非常喜愛台灣,但筆者懷疑,川普和他的團隊可能已經讓台灣陷入了難以脫逃的困局;原因在於,如果得在與中國保持和平以及與台灣保持友好之間二擇一,任何一位美國總統都不會選擇台灣。中國必定會強迫川普做出選擇,屆時,川普也必定會拋下台灣。

 

川普是否了解此事?我們實在無從得知。他在通話後發表的推特比較像發牢騷,彷彿是在抱怨中國對台灣議題的怒火實在沒道理。他說得沒錯,中國是不講理,然而,外交政策詞彙有時也反映了真實世界中的僵局和承諾。

 

有些人認為,川普是在一小群親台顧問的敦促下接了那通電話。台灣媒體指出,其中一位顧問就是前副總統錢尼的副國安顧問葉望輝(Stephen Yates)。

 

葉望輝否認居中牽線,但也在福斯新聞網站上發表評論,捍衛川普接觸蔡英文,並提出了一些不甚精確的說法。他寫道,蔡英文擔任台灣的總統,「是個一般美國人、台灣人和中國人都知道的現實,但外交人員卻想假裝那並非現實。」然而,這個說法並不合理;一般美國人對台灣的法理地位並沒有太明確的立場,台灣和中國的一般公民對此確實有立場,但也都知道正式宣佈獨立可能會引發戰爭。

 

葉望輝亦寫道,「單純的致意電話會引發這麼大的不安、讓這麼多人大力強調過往程序,恰恰顯示了美中政策是多麼地荒謬。若如專家所言,向民主朋友稍稍展現禮貌之意和一點點關於台灣的真相,就真的有可能威脅太平洋的和平,那麼,我們就應該重新評估我們的國防策略,並想出更棒的對策。」

 

這樣的說法讓人有些不安,彷彿是在思考美國該如何以軍事力量支持其對中政策的變動。這真的是川普心中的想法嗎?幾乎可以說確實不是。

 

川普是否有向葉望輝等對抗中國派人士徵詢意見?沒有人知道,因為他的過渡過程有如黑箱。

 

川普與當代的美國總統勝選者不同,他對政府架構並不是那麼在乎。他從曼哈頓辦公室致電外國領袖,有時還是透過手機,通話時也倚賴外國政府的口譯和紀錄人員,而非經驗十足的國務院。我們實在很難確知他的外交政策顧問是誰,點出的名字很多,但部分被點名的專家亦承認,他們幾乎沒與川普見過面。

 

如果只是一通電話,這一切感覺起來似乎有些小題大作;確實如此。

 

不過,它亦與那個即將掌管地球上最強國家的人有關,那個人有時會衝動行事,而且他似乎並未充份了解某些決策的重要性。(黃維德編譯)

 

(本文獲得經濟學人獨家授權轉載)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9744#sthash.3uFC6IUL.dpuf

 

 

 

▶▶▶更多詳細———經濟學人雜誌,師生訂閱超殺———請點我

 

 

 

 

 

 

 

 

 

 

 經 濟學人雜誌中文版,     經濟學人雜誌 the economist,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     經濟學人雜誌台灣,    經濟學人雜誌網路版,     經濟學人雜誌 失業世代,     經濟學人雜誌訂閱,     經濟學人雜誌 馬英九,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經濟學人雜誌哪裡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